【Now新聞台】美國政府開綠燈,容許廠商與台灣洽談出售潛艇技術與零部件,台灣多年來的自建潛艇夢是否有望加快成真?
台灣早在1960年代,向意大利購入兩艘微型潛艇,成為海軍第一代潛艇部隊,但礙於潛艇裝備局限,只能用於搭載蛙人執行滲透突擊任務,潛艇在短短四年後退役。
台灣之後在1970年代獲美國出售兩艘二戰時的潛艇「海獅艦」和「海豹艦」,是現役四艘潛艇當中的兩艘,但已年過七十,屬古董級,主要用作反潛訓練。
另外,兩艘現役潛艇是1980年代向荷蘭購買的「海龍艦」和「海虎艦」,艦齡都超過三十。當年的交易令大陸極之不滿,降格與荷蘭的外交關係,事件亦對其他國家起警戒作用,台灣往後即使再積極向外採購潛艇都徒勞無功。
2001年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批准對台出售8艘柴電動力潛艇,最終都因為價格和大陸方面的壓力未能成事。自此,台灣民間時有「自製潛艇」的討論,但意見紛紜。直到蔡英文上台後,大力推動「國防自主」,「潛艇夢」不再是空談。
台北政府前年落實研製計劃,投入近30億元新台幣做設計。去年三月舉行啟動計劃儀式,聲稱預計自製潛艇,2024年就可下水,兩年之後成軍。「自己潛艇自己造」,是否這般輕易呢?
台灣最大障礙是技術,潛艇的零部件上億項,有專家估計台灣可以自行生產的不夠一千項。在潛望鏡、魚雷發射管、雷達偵測和火控系統等主要範疇亦欠缺技術,沒外國支援很難成事。
偏偏沒多少國家甘願冒惹怒大陸的風險,將技術傳授給台灣,荷蘭、意大利、德國和英國早前已拒絕台灣的請求。
有分析指,台灣要新潛艇是有現實迫切需要。面對大陸軍力日益強大,兩岸軍力愈見懸殊,以海軍來說各類艦艇數目差距都以倍數計。雖然如此,分析認為台灣若擁有新潛艇,至少可以對缺乏足夠反潛實戰經驗的解放軍來說起到些少震懾作用。
今次美國正值與大陸處於貿易戰邊緣之際,突然對台灣「加持」 ,容許商談出售潛艇技術與部件,是否別有用心?是真心想幫台灣?還是最終害了台灣?
無論如何,台灣的「潛艇夢」 ,相信仍然荊棘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