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在台灣,反對修改高中課程綱要示威升溫。連場衝突,源於教育部堅持進行微調。
當中爭議最大的是高中台灣史部分,反對人士指新課程不尊重原住民,強推大中國史觀。他們批評微調強行將台灣納入中國史,亦是去台灣化的表現,採用的字眼亦過分主觀。
有批評聲音指新課程綱要最大的問題,不是在字眼上,而是缺乏系統論述。有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指出,新課程強化中華民族史觀,以漢人作本位,而非台灣作主體,是用漢人角度壓迫原住民。論述過程亦具爭議,一方面加入早期漢人來台的內容,並將日治的大東亞共榮圈加入侵略概念;另一方面刪除228事件及白色恐怖字眼,有政治洗腦之嫌。
新課程將台灣知識分子跟五四運動連繫,陳述新文化運動對台灣的影響,被批評強化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削弱台灣的國際性。教育部堅持將中國改作中國大陸是回歸憲法,做法沒有不妥。
在日治期間,台灣逾百萬民眾死亡,當局認為要避免過度美化日本殖民。在慰安婦中加入「強迫」一詞,只是想還原史實,維護台灣婦女尊嚴。
教育部去年召開公聽會,公布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部分修正表其後以兩星期完成公聽程序、審議及表決,做法惹起各界質疑 。由於當局拒絕公開檢核小組成員名單及會議紀錄,被批評是黑箱作業,令反課綱活動迅速升溫。
有分析指今次的鬥爭,表面上是要「反黑箱」,實際上卻是藍綠意識的爭奪。
綠營炮轟政府做法違反程序公義,強行將統一思想納入教材,是要向下一代灌輸親中仇日的歷史觀,如同洗腦教育。藍營則反擊指民進黨2004年上台後,大幅修改教科書內容,加入一邊一國思維及台灣地位未定論,甚至大肆宣揚日治期間,日本人建鐵路、搞衛生的功績,根本沒有為本土人民著想。若論洗腦工程,比國民黨有過之而無不及。
分析指國民黨口中的憲法,與大中國史觀一樣,隱含「一中」願景,因此成為獨派人士的眼中釘,令教育改革淪為統獨鬥爭戰場。
有評論認為各派人士皆企圖利用今次爭拗,爭取政治籌碼,為選舉儲存資本。當政治凌駕教育專業,難免令台灣社會進一步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