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分手已經傷神,講到錢就更加傷感情。經過多個月的討價還價,英國和歐盟終於就「分手費」達成初步共識。
官方未有正式公布這個「巨額數字」,但消息就指英國可能要給予歐盟350至390億英鎊,以目前匯率水平計,相當於400至440億歐元。
這條數怎樣計算出來?據講牽涉三個範疇,其中170至180億歐元屬於2020年才完結的歐盟七年預算中,英國要分擔的金額;另外210至230億包括一些已拍板但未上馬的基建項目,以及英國承諾過的援助金;餘下的20至40億主要是歐盟官員退休金等義務的承擔。
相比歐盟之前提出的600億、甚或1000億,400多億這個數目聽起來好像少了一截,但400多億歐元其實已經等同英國18/19年度的預算赤字,佔GDP比重約1.8%。而且這個是「淨」金額,即是已經扣除歐盟欠英國或按規定要回撥予英國的錢,估計涉及多達400億。
說到底,英國和歐盟由結合到分手,很大部分都是錢作怪。
英國被兩度拒絕後,在1973年終可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即歐盟的前身,但經濟效益不似預期。
歐盟「會費」是按成員國經濟規模大小劃分,但不代表付出多就收穫多,英國就是多年來付出多於收穫,是典型的「淨貢獻國」。
以2015年為例,英國對歐盟的支出約180億英鎊,金額僅次於法、德兩國。即使得到歐盟約50億補貼和40多億回撥,英國對歐盟淨貢獻達到85億英鎊,除開計等同每星期失掉1億多英鎊。
英國公投決定了脫歐是短痛、抑或更長久的痛,有很多變數。
巨額分手費對歐盟來說可能是「責任」,或包含「懲罰」;對英國來說,是推卸不了的「義務」。因為即使分手,英國在貿易上仍要依靠歐盟開放大門,尤其是英國已經預期經濟向下,並調低未來兩年經濟預測。
數百億元分手費到底可換回甚麼?是否值得?就要等談判結果,英國脫歐大臣就表明,沒有貿易協議就沒有分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