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今次未授權交易,雖然不足以令公司陷入財務危機,但事件再次令投資者憂慮,政府及銀行業界對俗稱「炒房」的投資銀行業務,是否有足夠監管。
3年前爆發的金融海嘯,瑞銀損失慘重,單是為持有的按揭抵押證券撇帳,金額已高達500億美元,公司當年錄得百多億虧損,創下瑞士企業最惡劣的業績,更一度要瑞士政府出手拯救,才度過最困難時期。
事後瑞銀痛定思痛,作出大幅度改革,包括削減過萬人手,又出售子公司,力圖重建形象。不過金融海嘯中,最為人垢病的,是俗稱「炒房」的投資銀行業務。美國政府後來迫使華爾街主要銀行,要與投資銀行業務分家,但總部設在瑞士的瑞銀,一直保留投資銀行業務。這次未授權交易,再次暴露這個風險依然存在。
今次事件隨時令瑞銀,這兩年辛苦重建形象的努力毀於一旦。瑞銀本來已逐步令客戶恢復信心,但事件揭發後,有金融業界人士質疑,銀行對炒房的監管依然薄弱,客戶會憂慮他們投入的資金是否用得其所。有政黨施壓要求當局,加強對銀行業監管,避免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