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Sports】香港體育學院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確立夥伴關係,加強提升運動醫學對精英運動員的支援;一眾港將張家朗、何詩蓓等亦有到場分享。
體院與醫專未來將設立運動醫學培訓計劃,提高團隊專業技能,亦合作舉辦研討會及合作坊等加強交流,務求提升運動醫學對精英運動員的支援,並推動運動醫學普及化。
今夏於巴黎奧運衛冕男子花劍金牌的張家朗席上分享時表示:「適時的物理治療有效紓緩肌肉緊繃,以及加快在受傷狀態下的恢復。訓練後的針灸治療亦有助放鬆並促進肌肉恢復,說明多學科領域的綜合療法,有效幫助運動員發揮最佳表現。」
至於巴黎奧運摘下雙銅的「飛魚」何詩蓓在分享環節中提到:「運動營養師定期為運動員安排健康監測,亦根據各項運動需求提供特定營養策略,以確保我們保持最佳狀態。國際賽事前,運動營養師還制定膳食計劃,以保持足夠能量應付比賽。因此運動營養師的專業指導,對維持運動員健康及提升競技能力至關重要。」
武術運動員莫宛螢亦指出:「運動心理學家提出以平靜心態作賽,有助臨場發揮。我從體院的心理專家中學懂意象訓練,這種視覺化練習有助減少焦慮及增強專注力。意象訓練不僅能有助比賽時保持冷靜,還能讓腦海中重現比賽場景,感受當時情緒,有效應對比賽中的壓力。」
至於在巴黎殘奧奪銀的羽毛球手陳浩源表示:「尤其是面對長期傷患的運動員,運動醫學中心能根據個人需求和康復目標,提供針對治療計劃,以助順利度過康復過程,往後能以自信和堅韌的態度重返賽場。」
劍擊教練Gregory Koenig提到身為教練,他不僅負責指導運動員技術,還需要提供心理支援:「張家朗的成就有賴運動醫學團隊的努力,當中包括心理輔導、受傷預防和治療等,使他能在壓力下依然表現出色,最終為香港贏得兩面奧運金牌。」
新任羽毛球總教練黃綜翰亦謂,中西醫兩者融合顯著提升運動員表現,並加快運動後肌肉疲勞的恢復:「中醫透過針灸、手法治療等多種方法來緩解及治療傷患,西醫則以診斷為前提,利用先進醫療技術和臨床經驗為基礎。這種中西合璧的綜合治療,充分發揮各自優勢。」
此外,體院欖球總教練Paul John強調,運動醫學在保障運動員安全和提升表現方面的重要:「適當預防措施有助減少受傷風險,而針對個別情況制定的康復計劃則是協助運動員恢復的關鍵。腦震盪是欖球運動員有機會面對的創傷,及早發現傷患也有效防止腦部進一步受損。運動員必須與運動醫學團隊保持緊密溝通,共同決定安全重返訓練和比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