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無論是雙十一還是黑色星期五,商戶都會提供大額折扣促銷,務求令消費者無法抗拒。
相信不少人在衝動購物後才發現貨品不適用而退貨,亦因為把貨品退還商家,消費者心理上不會覺得造成浪費,加上商戶為了吸引客戶,刻意製造無壓力退貨的環境,令到各行業網上購物退貨率過去五年大幅激增95%,各大品牌如何處理退貨或積存貨品值得關注。
環保人士薩克斯:「歡迎收看我的首個開箱片段,很興奮向大家展示我從垃圾堆尋寶者手上買來的Coach手袋。」
薩克斯展示的手袋看來似被人為刻意破壞,她說是公司政策,指示員工銷毀商品,即使有人撿到也無法使用,同Coach自稱重視循環再用和可持續經濟的說法背道而馳。
公司事後發的聲明,無正面回應薩克斯所說的是否事實,但稱品牌停止了破壞退回商舖、有瑕疵和無法再銷售的貨品。
以往亦有不同檔次的品牌被揭發銷毀商品,包括體育用品公司Nike、快時尚H&M、高檔品牌Burberry。亞馬遜亦被揭發,位於蘇格蘭的倉庫每星期銷毀近13萬件庫存,全部都是未出售或被退回的商品。
以往環保議題未受到重視前,對奢侈品牌來說銷毀庫存,是避免貨品以低價在其他渠道銷售的有效和低成本方法,以維持品牌形象。
部分國家可以把破壞的貨品視為銷售成本,公司可以減少交稅,而在美國,商戶可以透過銷毀入口商品向有關當局申請退稅。
雖然現在陸續有國家,例如德國、法國,立法限制銷毀貨物,但以德國為例,法例只約束生產商和零售商,不涉及中間環節,例如電商平台、舊物處理公司等,成為品牌銷毀庫存的法律罅。
在等待政府修例、等待品牌改變營商行為前,或者我們可以從個人造起,減少一時衝動的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