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疫情持續,老字號亦難逃結業命運,包括有過百年歷史的曾福琴行和有七十多年歷史的智源書局。
鋼琴調音師賴鎮輝這天上門幫客人的鋼琴調音,這部鋼琴的牌子叫Morrison,是本地曾福琴行很早年的出品。
賴鎮輝:「這部Morrison鋼琴通常都是用柚木製造,柚木原木是很輕的,現在新款的木材大多都是用合成板、纖維板,現在這些木已經很少有。」
鋼琴早已停產,曾福這個百年老字號最近還宣布結業。
黃太:「最重要是未來兩個月,希望清倉清貨。」
黃太是曾福琴行第三代傳人,接手已有廿年,她說疫情只是結業其中一個原因。
黃太:「譬如一隻三角琴動輒十多萬至幾十萬元,我們這方面的本錢很重,以及租金人工都昂貴。」
中環威靈頓街四十年代曾經有一間書店,王思允是書店的第三代負責人。
王思允:「鏞記這個舖位,是當時智源書局在威靈頓街地舖的位置來的,當時就是我祖父母經營。」
王思允的祖父母1945年,將智源書局由上海帶到香港。由七十年代起,王思允的爸爸接手,書局由中環搬到尖沙咀,亦改為專賣日本書。
王思允:「日本甚麼特別的專門誌?譬如皮革,當時香港亦很流行皮革,你可以容易看到香港的潮流,很多都是跟日本走的,有些很專門的書叫專門誌。」
經歷七十載,書局終於要畫上句號。
王思允:「會不會明年(疫情)好轉會多人外出?會,但是他們的模式習慣已經改變,(覺得)很方便,為何我還需要實體呢?當一樣東西失去了存在價值,或者越來越小的時候,其實它只能有一個命運,就是它不再存在於這個社會。」
星期日晚《經緯線》,會帶大家看看兩間老店如何影響一代人,以及承載著的香港情懷。
《經緯線》報料電郵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