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伊朗慶祝伊斯蘭革命39周年,數以十萬計民眾上街慶祝。
這場發生在1979年的革命,令伊朗由原本親美國的君主立憲體制,變成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革命又引發扣留美國外交官的伊朗人質危機,伊朗從此被標籤為「與西方為敵」。
領導革命的最高領袖霍梅尼,主張「不要西方、不要東方、只要伊斯蘭」,堅持走自己的伊斯蘭路線,以強硬的「宗教方式」管治。要人民服從「強硬管治」,可能唯一方法是令他們生活溫飽,分享到經濟成果,但伊朗似乎未能做到。
39年間,伊朗經歷了8年的兩伊戰爭,戰後才逐步踏上發展步伐。在區內可算是站穩陣腳,更協助伊拉克和敘利亞清剿極端武裝組織伊斯蘭國,但經濟方面就未見起色。
伊朗被冠以「核武威脅、資助恐怖組織、邪惡軸心、流氓政權」等「罪名」下,國際社會制裁有增無減。
直至2015年,伊朗與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及歐盟簽署《伊朗核協議》後,制裁才得以放寬。這次核協議亦被視為革命後伊朗和西方關係拉得「較近」的時刻。
不過,伊朗被指將放寬制裁的經濟收益都用於軍力擴張,漠視民生需要,失業率和物價持續高企,令民怨升溫。
一個多月前,首都德黑蘭等地就爆發繼09年「綠色運動」後最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令人關注的是,示威者大多是自發上街的年輕一代,並勇於衝擊禁忌,高呼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下台,甚至叫他「去死」口號。
時移世易,伊朗政府都不敢輕視這股年輕新力量,總統魯哈尼在慶祝革命39周年集會上呼籲團結,並建議以公投化解分歧。
伊朗變革之路會如何走?有分析認為,改朝換代似乎難以避免,但不論是靠本土力量還是外在勢力,都必然會造成區內動盪。亦有評論指,是主流國際社會對伊朗從未緩和過的敵對態度窒礙伊朗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