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回歸20年,港元一直沿用聯繫匯率制度與美元掛鈎,但期間亦有調整。
事緣97年回歸當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索羅斯及國際炒家狙擊亞洲股市、匯市,港府破天荒入市打大鱷。由當年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率領當時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動用外匯儲備,在市場承接港元沽盤,沽售美元買港元,再購入藍籌股作為長線投資,穩定港元匯價及股市,最終以近1200億港元擊退炒家。
在開始擊退炒家時,任志剛以抽高銀行同業拆息作反擊,被稱為「任一招」。
之後金管局再推出七項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其中就包括了推出7.75的港元兌換保證及設立貼現窗等等,結果任志剛又有「任七招」的稱號。
其後金管局再將港元調節至7.75至7.85的兌換保證範圍,當港元觸及弱方或強方範圍時,金管局都會入市干預滙市,這個做法沿用至今。
另一次金融危機則改變了香港銷售金融產品的做法。
2008年,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股市骨牌式下跌,多國央行要聯手救市。除了股市下跌,雷曼破產對本港最大影響的是不少投資者透過銀行買入的雷曼的迷你債券變得一文不值,苦主上街、申訴銀行違規銷售,又力數證監會及金管局監管不力,最終投資者與銀行達成和解,獲得相當於本金八成半的賠償。
金管局要求銀行將投資及傳統銀行服務分隔,零售客戶又要接受投資風險能力的評估,而銷售過程亦會錄音,以加強對存戶及投資者的保障。
有危亦有機,隨着中港經貿關係日益密切,2003年內地與香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即是CEPA,大家熟識的自由行政策亦在CEPA框架之下,同時香港人民幣業務亦展開。
隨後數年,本港銀行可以開展個人離岸人民幣業務,市民開始儲人民幣,商店開始接受人民幣信用卡。
2014年滬港通開通前,中央更取消港人每日兌換兩萬元人民幣的上限,本港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由2010年的不足3700億元人民幣升至去年的4.5萬億元人民幣,而人民幣存款在十多年間增加逾40倍,至去年底的5400多億元。
經歷20載,政府的財政愈見穩健。庫房水浸,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由回歸前只有近3300億元,大升1.8倍至今年3月底的9357億元。
歷任財政司司長都被要求在制定財政預算案時「派糖」為社會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