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消費者委員會檢視了市面上幾十個不同機構提供的健康檢查套餐,發現部分項目只適用於已知的患者作監控病情,用於普羅大眾正確檢測到患病機會,有時會低於兩成。
市面上的健康檢查套餐琳琅滿目,消委會檢視了幾十個收費由幾百至上萬元,徵詢衞生署、醫學會和病理學專科學院的意見,發現部分項目未必可靠或有需要。
為了及早發現癌症,近年,愈來愈多人選擇進行的「腫瘤標記」測試,但消委會研究提醒測試物質在其他疾病下,亦有機會上升,因此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比率較高。
「乳房X光造影」在無徵狀女性中,作為乳癌普查的效益亦尚未確定。
「胸肺X光」作為篩查肺癌工具敏感度亦不足,出現假陰性機率較高。
用來測試心臟病的「靜態或運動心電圖」,專家指在無任何徵狀人士身上,出現假陽性結果的比率高。
假如在「血脂測試」正常,不等如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
「肝炎常規檢查」只較適合有徵狀或高危人士進行。
消委會又發現部分套餐只由「專人」或「醫護人員」負責講解報告,建議驗身報告應由醫生解讀以作專業判斷。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只有部分測試適合用來及早發現隱疾,例如45歲以上人士「空腹血糖」測試糖尿病、「大便隱血」篩查大腸癌和「子宮頸抹片」測試子宮組織病變,呼籲消費者接受任何檢查前,最好請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