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置業難的問題,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宣布復建居屋,每年目標五千個單位,對象為月入三萬元以下的首次置業家庭,首批2016年落成。
不同的是,日後出售補地價,以買入價來計算。置安心計劃亦會優化,除了售價會封頂外,買家亦可選擇即時購買。
去年才說毋須復建居屋的曾蔭權,終於承認居屋有存在價值。新居屋計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月入少於三萬元的首次置業家庭,集中興建大約四、五百呎單位,售價與住戶供樓能力掛勾,初步估算樓價一百五十至二百萬。
房署在沙田、荃灣及元朗物色到土地,進行初步規劃及勘探,首批單位預計在2014至2015年預售,2016年才會落成。首四年會提供超過萬七個單位,之後每年平均規劃五千個。
當私人市場提供到合理價格及數量的中小型單位,政府會考慮停建或停賣居屋。
曾蔭權承認,復建居屋可能是遲了點,強調是因為要聽意見,房屋政策不能朝令夕改。
房委會會探討新居屋細節,研究是否採用新的補地價機制,將資助額當成是物業貸款,樓價上升都不調整,加快居屋流轉。亦會釐定綠白表比例、白表人士的入息及資產上限等。
有了居屋後,去年推出的置安心計劃會重新定位,服務月入四萬元以下的家庭,除了先租後買,亦可選擇即時以市價購買。選擇了先租後買的市民,這個開售價會成為他們的封頂價格,樓市升,單位都不會加價,樓市跌,價格就隨市價調整。
青衣項目明年可以申請,2014年落成。曾蔭權期望,調整資助房屋政策,可以令市民安心買樓,安居樂業。
至於公屋,就維持三年上樓目標,即平均每年興建萬五個,曾蔭權說,要探討適當增加公屋密度及地積比率,又批評部分社區人士反對興建公屋,是不合理及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