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經緯線本周提要】公共交通工具轉用綠色能源 面對不少困難

【經緯線本周提要】公共交通工具轉用綠色能源 面對不少困難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經緯線本周提要】公共交通工具轉用綠色能源 面對不少困難

【Now新聞台】政府去年首次發表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目標在2050年前,完全淘汰汽油及柴油車;近月,有電動巴士及電動的士陸續投入服務,亦有機構研發新綠色能源巴士,不過有業界人士指出,香港公共交通工具要達至零排放,仍然困難重重,原因是甚麼?

政府去年首次發表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目標在2050年前完全淘汰汽油及柴油車輛。今年四月,九巴增加了16輛這種螢光綠色新一代電動巴士,他們指出續航力,即是充滿電後可持續行駛的距離,行駛到二百公里,足夠行駛一天繁忙路段的路線,預計明年會增加52輛雙層電動巴士,三年後增至500輛,佔現時車隊的八分之一。

九巴助務車務總監察(巴士維修及工程)黃健輝:「看到它的續航力可以達250至280公里,巴士各個效能都提升時,我們很有信心,提早十年,希望在2040年時,逐步取替現有的柴油巴士。」

要推動公共交通工具轉用綠色能源,除了電動化,使用氫能亦是業界另一種選擇。

上月城巴宣布引入全球首部三軸雙層氫能巴士,氫氣產生電能後只會排放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加氫氣就好像入油,比電動車充電的時間短,續航力亦更好,城巴認為是綠色公共交通工具的可行選擇,不過由於香港未有氫能交通工具的法例,這輛氫巴現時只可以停在車廠,連試車都不可以。

匯達交通總經理(工程)蘇國健:「氫能巴士全世界有超過五千輛,在內地有超過二千輛,是很普遍地使用,我們盼望政府盡快立例,關於氫能汽車方面,正如當年石油汽車,當時政府亦制定工作守則,讓業界可以有所依循。」

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這輛車不是充電,亦不是入油,它是加充氣體,這些氣體是氨氣,儲存在這個樽內。」

一直研究汽車科技的鄭家偉教授,去年研發了這輛氨動力電動車,現在正研究用於小巴。他指出,透過車上的分解爐將氨氣分解成氫氣後,在燃料電池產生電能,推動汽車行駛。他解釋,氫氣作為電動車燃料已經發展成熟,運送氫氣時本來是儲存在氨氣裡再分解,可以利用這個過程產生推動汽車的電能。

鄭家偉:「氨氣是一個易燃氣體,但是沒有氫氣這樣易燃,它的點火能力比氫氣更低,氨氣即時在車上變為氫氣,然後即時在燃料電池變成電能,所以中間不需要儲存氫氣,情況更安全。」

政府訂明三年後會為全港巴士、的士及小巴制定電動化時間表,香港的公共交通工具要達至零排放會面對甚麼困難?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