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Glocal Pop〉《同途萬里人》看中國和平崛起論-沈旭暉

〈Glocal Pop〉《同途萬里人》看中國和平崛起論-沈旭暉

【now.com】這是極少數有史詩感覺的香港流行曲,曲詞編唱都是上乘,而且組合可一不可再。填詞的黃霑、主唱的羅文都已作古,作曲的日本大師喜多郎已登上神壇三十年,等閒亦不會再操刀。喜多郎作曲時,是作為日本放送協會(NHK)和中國中央電視台合拍的紀錄片《絲綢之路》主題曲,而他特別重視唐三藏法師取西經的故事。當時中國剛改革開放,日本提供的ODA是重要資金來源,兩國關係極好,與今天兩國憤青劍拔弩張截然不同。由於要貼題,黃霑基本上是白描絲路風光和商旅的艱苦,借「聽聽漢風」、「盛唐瀚浩」、「認認宋土」等指涉中國朝代,配以羅文的唱功,整個氣魄,不是今天樂壇能複製的。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絲綢之路」這概念在東方和西方,有頗為不同的理解。根據中史教科書,我們知道「張騫通西域」、「班超通西域」、「唐太宗成天可汗威震四夷」,都是以中國為出發點。但整條絲綢之路,少不了來自中亞、中東、北非、歐洲各國的商旅和探險家,在他們的角度,也有「通」的功勞,亦有各自的英雄人物。例如羅馬帝國曾派使者經古代絲路到達中國,反而漢朝派出的使者到不了羅馬。至於使用海上絲路的傳奇當中,西方最傳頌的是摩洛哥探險家伊本巴圖塔(Ibn Battuta),而不是鄭和。

黃霑對絲路的理解,自然是大中華的理解,但在國際關係角度,卻也有可商榷之處。例如歌詞提及「戈壁灘/沙丘間/聽聽漢風」,聽者容易認為戈壁沙漠屬於中國,其實在今天,不少戈壁沙漠範圍屬於獨立的蒙古國,蒙古有自己的中戈壁省、東戈壁省、南戈壁省,比中國更著重對「戈壁身份認同」。至於「過關中/野照裏/認認宋土」云云,其實北宋期間強鄰壓境,絲路基本上已不通,離「關中」不遠處就是西夏國土;到了南宋,就連「關中」也淪陷了。

此曲出現時,中國經濟規模還很原始,發展也要靠日本資金,黃霑的歌詞,處處顯示出臥薪嘗膽的胸懷。「憑著龍傳下的勇/顯實力/覓我遙遠中國路」,「憑著龍遺下的愛/開闢萬世千秋中國路」、「以無限堅忍/用全力自創長遠大道」,彷彿把打通絲路和開疆拓土相提並論。反而今天中國的「和平崛起」、「一帶一路」論述,強調絲路是貿易主導,並非「中國路」,而且是「和平」的。不過口說一回事,心想另一回事,似乎黃霑的詞,比官方論述,更能反映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絲路情懷呢。

文:沈旭暉
FB: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Glocal Pop〉逢周五刊登

《同途萬里人》

作詞:黃沾
作曲:喜多郎

天蒼蒼山隱隱茫茫途路 沙灰灰 雪素素
白白野草 深深思 細細看 共覓盛唐瀚浩
戈壁灘沙丘間聽聽漢風 過關中 野照裡
認認宋土 找心根 我與你 共覓面前大道
互伴上前路 同找尋正道 願共你同去踏開新絲路
叫同行萬里人 邁步莫怕惡風高 我相信 同行萬里途
合力自會行對路 馮著龍傳下的勇 願實力
覓我遙遠中國路 叫同途萬里人 邁步莫怕旱海滔滔
以無限堅忍 用全力自創長遠大道 憑著 龍遺留下的愛
開辟萬歲千秋中國路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