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台灣號稱美食王國,但市面出售的食品,不時都有以假亂真的情況。
像在新北市蘆洲街市買到的北葱,貼了三星信義班的標籤,冒充宜蘭著名的三星葱。正牌標籤有專利星號商標,而且是三星農會發出。而外型上,兩者皆具明顯差別,正牌三星葱,白色的部分至少有16公分長,北葱的顏色多半是漸層交雜。
商販貼了冒認標籤,無非是想抬高價格,一斤可以賣到110元新台幣,較批發價貴一倍。而三星葱的批發價,則起碼要約145元,消費者購買時,可從葱的顏色、標籤、價格來分別。
除來源地標籤,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計劃年底對巧克力,實施新的規定。若可可的含量不達百分之35,便不可以稱為巧克力,標準是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不達標的產品只能叫糖果或餅乾。
當局解釋,市面有關產品繁多,又是青少年、兒童都喜愛的食品,因此會在今年十月底前,召開專家學者會議訂立標準。
當地的消費者權益組織較早前揭發九成的米粉,摻雜了玉米粉,迫使食藥署去年七月出手打擊,要求只有用純米原料造成的,才能叫米粉,含米量超過五成以上的可標示是調合米粉,不達五成的,只能喚為炊粉或水粉,措施嚴重影響新竹的米粉產業。
在立委施壓下,政策只維持了半日,非純米的產品,仍然可以用米粉字樣,但要依含米量,加註調合米粉或炊粉,且要標示實際含米量。
今年七月蔬果汁,若含量不達百分之十以上,只能稱做蔬果飲料、風味或口味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