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泰國撤銷戒嚴令

【新聞智庫】泰國撤銷戒嚴令

【now新聞台】泰王御准撤銷戒嚴令,在全國範圍內解除戒嚴,與此同時,全國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決定,啟用《臨時憲法》第44條賦予的權力,即委員會有權下令,阻止和鎮壓任何威脅公共秩序,或者國家安全的活動。

有人批評,此做法是換湯不換藥。為什麼呢?我們先看一看戒嚴令和《臨時憲法》第44條的分別。

戒嚴令賦予軍隊廣泛的權力,包括調查、逮捕、禁止公共集會、及限制傳媒自由等,但同時亦明確規定軍事法庭的司法權限。《臨時憲法》第44條則無明確規定,軍事法庭和民事法庭各自的司法權限。

雖然《臨時憲法》規定,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主席在頒布新指令前,要通知泰國立法議會,但第44條就賦予委員會主席統領行政、立法和司法機構的絕對權力。換言之,身兼委員會主席的總理巴育,可以國家安全為理由,下令阻止或鎮壓,任何威脅國家安全和王室體制的行為。軍方可以在無拘捕令的情況下,拘留任何人長達七天。

第44條的適用範圍不限於政治上,聯合國轄下的國際民航組織,早前將泰國列為民航安全有重大隱患的國家。中、日、韓等國,相繼拒絕泰國航空公司擴張航綫的計劃。巴育表明會行使第44條賦予他的權力,改善泰國的民航安全。

泰國軍方是在去年五月實施戒嚴。隨後,巴育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英祿政府,接管權力。兩個月後他頒布《臨時憲法》第44條,受到猛烈抨擊。當地英文報章《民族報》警告,第44條根本是獨裁法,因為它意味著巴育就是法律。

1960年代時類似的法律,讓獨裁者任意處決民眾。人權組織亦指出,軍政府曾多次打壓異己,拘押反對派,並且管制傳媒報道的新聞。一旦動用第44條,巴育將凌駕於行政、立法和司法之上,擁有符合憲法的終極權力,擔心民主的聲音,會進一步遭到打壓。

巴育曾承諾會在憲法修改完畢,社會局勢穩定後,重新將權力交還予民選政府。他原先提出,在今年舉行大選,但其後又表示推延至明年初。批評巴育戀棧權力的聲音不絕於耳,早前有記者要求他回應,他就聲言,若國內局勢沒有好轉,他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擔任總理。

有西方資深外交官員不看好泰國會在明年舉行大選,他認為巴育會找各種理由拖延,不排除他仍會繼續掌權兩、三年。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