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查理周刊

【新聞智庫】查理周刊

【now新聞台】蒙面槍手到《查理周刊》位於法國巴黎的辦公室大開殺戒,是當地近年最嚴重的恐怖襲擊。

《查理周刊》前身為《切腹周刊》,當年因刊登諷刺前總統戴高樂的漫畫被迫停刊。幕後班底在1970年創立《查理周刊》,表面上以花生漫畫主角查理布朗命名,實質上暗諷名為CHARLES的戴高樂,雜誌內容亦是新瓶舊酒。

雜誌包含諷刺漫畫、新聞、社論和笑話,賣點是敢於挑戰權威,拿手好戲是用戲謔式的卡通和漫畫,諷刺和揶揄時政或宗教人物。雜誌曾刊登警察手提滴血人頭的漫畫,諷刺當局的移民政策,得到不少共鳴。

即使是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亦曾經成為漫畫主角,影射教廷政策保守。至於和伊斯蘭教的瓜葛,則可以追溯至2006年。

當年,丹麥報章因為刊登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主角的漫畫,涉嫌侮辱先知而引起軒然大波。《查理周刊》卻照樣將漫畫轉載刊出,惹起伊斯蘭教團體不滿,告上法庭,負責人最終當庭獲釋。

2011年,周刊出版題為「伊斯蘭教法」的特刊,以先知穆罕默德的卡通造型作封面,還表示要找他擔任客席編輯。特刊大賣四十萬份,但雜誌社被人投擲燃燒彈報復。總編輯沙博尼耶亦收到死亡恐嚇。

儘管如此,《查理周刊》編採立場依然故我,堅持每周刊登諷刺漫畫,還表示伊斯蘭教佔的篇幅不會比其他題材少。

雜誌其後刊登一幅兩名男子接吻的漫畫,一人身穿伊斯蘭教服飾,另一人穿上印有《查理周刊》字樣的上衣,令雜誌網站多次遭黑客攻擊。

在2012年,雜誌以「不可觸踫」為題,封面畫了一名坐輪椅的伊斯蘭教徒,後面推著他向前行的是一名猶太人。

諷刺新聞在法國由來已久,絕非新鮮事。法國大革命前夕,諷刺皇室的報道和漫畫大量湧現,其中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經常成為被取笑對象,深受民眾歡迎。

皇室倒台後,諷刺對象變成政客、當權者或宗教領袖。《查理周刊》除了是承載傳統,亦加入了左翼激進主義思想,走的是更加低俗而帶挑釁性的路線。

《查理周刊》過往多次惹上官非,1981至92年之間,因為欠缺資金而停刊。周刊現時每期發行約三至四萬份,銷量和財政狀況均不理想,面臨破產威脅。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