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法國巴黎遭受恐怖襲擊後,總統奧朗德表明會加強打擊伊斯蘭國,已經要求其他歐盟成員國支援,甚至可能與俄羅斯聯手。
法國今次要求歐盟支援,是引用《里斯本條約》第42條第7款,如果有歐盟國家受到攻擊,其他國家有義務支援。這項條款是在2004年,西班牙馬德里火車爆炸後加入,今次是首次引用,但估計多數歐盟國家都不會願意直接出兵攻打伊斯蘭國。
多國之間其中一個合作方向是分享情報。今次恐襲,多個施襲者來自比利時,事後亦向比利時逃走,突顯歐盟各國需要加強協調反恐措施。
而另一個方向是重新分配軍力。目前法國有超過六千名士兵在非洲進行維和工作,法國可能會請歐盟國家代勞,將自己的士兵調到當地,進行反恐。
但法國同時是北約成員,為何是以歐盟名義,而不是北約名義行動呢?分析相信,法國是看美國表明不會出動地面部隊對付伊斯蘭國,反而俄羅斯承認早前客機墜毀是恐怖份子所為,表明加強打擊伊斯蘭國,令法國和俄羅斯會有較大合作空間,所以不引用北約名義,以免刺激俄羅斯。
回看歷史,雖然法國是北約創立國之一,但又會強調自己的外交自主性。1966年,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因為不滿北約被美國操控,宣布脫離北約的指揮機制,要求美軍撤出借用的法國基地,往後是否跟隨美國行動,由法國自行決定,但就保留北約會籍。直到2009年,另一位總統薩爾科齊才讓法國重新加入北約指揮機制。
分析指,法俄兩國原本分別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和總統阿薩德,令兩國無法槍頭一致對準伊斯蘭國。但隨著兩國都相繼遭受伊斯蘭國策動的恐怖襲擊,相信兩國都會將鏟除伊斯蘭國變為首要目標。俄羅斯回應指,會加強和法國協調,針對伊斯蘭國的空襲。預計奧朗德和普京,在今個月底會見面商討。
早前G20峰會,奧巴馬和普京亦談及要盡快就敘利亞局勢達成共識,美法俄等國的關係,未來可能會有重大變化。但亦有評論指出,到目前為止,空襲都未能有效削弱伊斯蘭國,他們仍然有能力在海外發動恐襲,加上過去美國大舉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都陷入泥沼,今次出手加碼,是否能夠消滅伊斯蘭國仍然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