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種姓制度是在印度和部分南亞國家常見的社會體系,以職業貴賤劃分不同群體,即種姓(caste)。
種姓制度和印度教中的瓦爾那概念將人分為四種相近階層,這源自二十世紀初,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時而建立。制度有四個階層,而在這四個階層以下還有一種叫賤民,又稱達利特人,是最低賤、最卑微的族群,被視為不可接觸的人。
他們專門做一些與死亡或排泄物有關的厭惡性工作,被標籤為「不潔」,其他階層的人和他們接觸會受污染。
印度有超過一億六千萬名賤民,佔全國人口約一成六。只要父母任何一方是賤民,後裔天生亦是賤民,因而洐生出不公義和歧視問題。1947年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但在現實中,種姓分類和歧視仍十分普遍,例如賤民不可穿鞋進入其他族群聚居地,一定要赤腳行走。
即使進去店舖購物,賤民都要先脫鞋,否則可能會被人打,更嚴重可能被迫赤裸示眾,或用不同方法被公開羞辱。賤民甚至連公共交通工具都不可乘搭,司機說擔心他們污染車輛,或嚇怕其他乘客。
即使在學校,出身賤民的小朋友和其他階級的學生,待遇都有天淵之別。
聯合國估計,全球約有兩億五千萬人受種姓制度歧視,印度九成的窮人和九成半的文盲,都是賤民。
據當局統計,平均每小時就有兩名賤民被侵犯,每日有三個女賤民被強姦、兩名賤民被殺、兩間賤民的居所被縱火,外界相信實際數字更加嚇人。
當地近年有人發起反對種姓制度,尋求平等的示威活動,但成效不彰。不少印度人,特別是印度教徒,根本不覺種姓制度有問題。
02年聯合國一個委員會通過議案,譴責種姓制度和相關的歧視,但對改善國內的情況,無實質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