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相隔五十幾年,再次成為反戰示威舞台。一場始於零星的學生示威,點燃全美各地大學反對加沙戰事浪潮,再次喚起1960年代後期反越戰學運的回憶。
4月30日凌晨,示威者敲碎哥倫比亞大學、漢密爾頓大樓的大門,佔據大樓,要求校方斷絕跟以色列投資。佔領僅持續兩日遭到警方清場,過百人被捕。
歷史一再重演,同樣的漢密爾頓大樓、同樣滿腔憤怒的學生,1968年4月,數百人佔據大樓等建築物,抗議美國介入越戰,更將院長「軟禁」在辦公室不准他離開。
1968年,哥倫比亞大學示威學生奈森:「那是首次有黑人學生組織和主要反戰組織聯合示威,這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紛紛仿效。」
佔領行動持續七日,同樣以警方清場告終,觸發全國反戰浪潮,參與抗爭的包括當年學運領袖魯德。
1968年,哥倫比亞大學學運領袖魯德:「如同我在56年前,他們目睹大屠殺,我們目睹越南大屠殺,我們受道德感召要行動,他們在做同樣的事。」
選前承諾結束越戰的總統尼克遜,帶著民眾對停戰的期盼在1969年上台,但在翌年,下令美軍攻入柬埔寨。
1978年,美國前總統尼克遜:「我的結論認為過去十日敵方的行動,明顯威脅在越南的美國人性命,並會構成不可接受的威脅。對於在另外15萬名美軍撤走後,仍會留在當地的人,為保護在越南的美國人民及保證撤軍和越南化計劃持續成功,我認為是時候行動。」
將戰線擴大飽受抨擊,政府強硬回應。1970年5月4日,國民警衛隊進駐肯特州立大學校園清場,與示威學生對峙,示威遭開槍鎮壓,四名學生身亡。
1970年,肯特州立大學鎮壓事件傷者卡勒:「我聽到子彈,不斷擊中我周圍的地面,然後我中槍,我感覺就像被蜂螫。」
雖然避過死劫,卡勒因當年槍傷導致半身癱瘓,餘生以輪椅為伴。
鎮壓事件後,反戰示威激烈反彈,席捲全美千幾間學院,數以百計大學和學院被迫關閉。在國內反戰強壓下,美軍在柬埔寨的行動不足八個星期便結束。
1973年1月,美國跟北越簽署《巴黎和平協定》,美軍正式撤出南越。在無美軍支援下的南越,與北越持續激戰;兩年後,北越攻陷,南越政府的權力中心西貢,越戰正式結束。
1978年,美國前總統尼克遜:「(你有否後悔決定入侵柬埔寨?)我後悔決定入侵柬埔寨的是,沒有早點這樣做。」
越戰還未結束就因水門事件被彈劾而辭職的尼克遜,事後稱沒曾後悔下令進攻柬埔寨,但當年反越戰的星星之火已播下啟蒙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