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不少科幻電影都會探索人類到其他星球居住的可能性。現實中,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正研究在太空建立基地,以月球為起始點。
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是材料運輸費高昂。中科院的研究推斷,由地球運輸一公斤材料到月球,成本可高達九萬美元,相當於超過69萬港元,美國太空總署曾估算,建立月球基地需要超過一千萬公斤材料。
「就地取材」成為發掘月球建材的大方向,不少研究都顯示,月球土壤是「可造之材」,它與地球的玄武岩礦石相近。
玄武岩多用於製成纖維,纖維承受力高、不易腐蝕,能隔熱、隔音,目前廣泛在建築業用作複合材料增強體,取代鋼筋。中科院新疆理化所近月發布的研究初步相信,月球土壤都有如此的「潛能」。
研究人員先加工吉林長白山火山渣,以製成成分和礦物結構,與美國阿波羅14號飛船從月球採集回來的樣本相似的模擬月球土壤,再將有關的模擬土壤,以攝氏1332度,完全熔化和急速冷卻,以製成非晶態玻璃體,玻璃體被粉碎後放入連續纖維拉絲熔爐,牽引成纖維。
製成的纖維拉伸強度超過1400兆帕。研究人員說,與目前市面上,商業用玄武岩纖維拉伸強度2000兆帕不差太遠,相信以月球土壤製成的纖維,有望用於製備複合材料。
過往一些以月球土壤製作成混礙土的研究,成品的拉伸強度都較中科院這次研究得出的纖維低。例如年初西班牙一項研究發現,可以月球土壤混合人類尿液中的尿素製成混礙土,但拉伸強度僅得32兆帕。
中科院的研究下一步,是測試有關纖維在多大程度上,能抵受月球日夜溫差大、受微隕石撞擊、低重力等的特殊環境,並解決如何將製作過程搬上月球。
西方國家的同類研究,都希望建材可以透過3D打印而成,盡量減少在月球「宜居」前,需要上太空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