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一場疫症,各地停擺,美國四月流失了二千多萬個職位,失業率百分之14.7,食物銀行車龍越來越長。情況不限美國,多國的失業問題亦惡化。有聲音呼籲各國政府引入「全民基本收入」,以解燃眉之急。
全民基本收入,意即政府向所有或大部分國民,定期發放現金資助,覆蓋食物等基本生活開支。這概念非新鮮事,去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華裔參選人楊安澤就將全民基本收入納入政綱,希望幫助美國人應對人工智能加緊取代人力的時代。
當時政壇大部分人認為,楊安澤說的是天方夜譚,但在疫情來襲這段時間,不少民眾被裁員或放無薪假,有議員就在國會提出,希望通過「全民基本收入」相關議案。
不少國家,例如西班牙和加拿大推出的紓困措施,都有全民基本收入的影子。西班牙政府甚至承諾疫情過後,仍會長期向貧窮的國民定期發放現金,被視為是邁向全民基本收入的重要一步。
研究了這個議題30多年的倫敦大學發展研究教授斯坦丁認為,疫情暴露出環球供應鏈極度互相倚賴,各地經濟事實上很脆弱,一個國家停擺會連累多地勞工失去工作,民眾收入並非看起來那麼安全和穩定,疫情正創造極佳時機,重新激發對全民基本收入的政策討論。
他認為,全民基本收入可以在經濟艱難時期,仍然保障民眾對基本貨物和服務的購買力,亦免得他們因債務問題,變得特別「手緊」,有助紓緩疫情對需求造成的衝擊。
而疫情顯示,多國長期對醫療系統投資不足,亦正是不少國家透過緊縮公共開支,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後遺症,反映用同一條藥方應付目前經濟危機,只會削弱各國面對下次疫症爆發或其他突發危機的能力。
然而不少國家對長期實施基本收入政策始終卻步,認為福利會「養懶人」,但根據芬蘭以至美國加州試行的研究結果顯示,無條件的定期收入,並不會削減受助人找工作的動力。
至於基本收入對公共財政或造成莫大壓力,有分析就認為,可透過調整稅制緩減,例如將部分稅務寬免,轉化為現金發放予民眾,或者對逃稅等問題更嚴謹地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