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com】二人組合Fabel有一首歌《風吹草動》,由林夕填詞,不是大熱作品,但歌詞可圈可點,以日本古都京都的金閣寺為背景借喻愛情,比取材類近的《漢城沉沒了》更迂迴,也更有思考空間。
「火燒金閣寺/是哪一位比我癡,要我放下你/在這兒問誰能異議,分於金閣寺/大有超生的意思,好比你我聚別/猶如花開葉落無意」,假如不認識歷史,會對這一句莫名其妙,對全首歌也會不知所云。金閣寺是原名鹿苑寺,建於鎌倉時代,在湖邊金碧輝煌,極其壯麗,但歷史相當悲壯,如歌詞所言,多次被火燒。它建成後不到一百年,大部份就毀與應仁之亂,剩下來主建築被奉為國寶。
二戰後的1950年,金閣寺一名見習僧人縱火,把整個剩下來的金閣寺完全毀滅,裡裡外外連同一切文物,全部化為灰燼。今天遊客處處的景點,不過是原址重建罷了。此事極其轟動,縱火者自稱是要對世界報復,一度被懷疑是對日本戰敗、又被佔領不滿,但日本主流觀點認為是他自己被社會遺棄,憤世嫉俗,在寺中地位低下,才行非常之舉。
此事成為日本眾多文學的素材,最著名的有三島由紀夫小說《金閣寺》、水上勉小說《五番町夕霧樓》,水上勉還有另一篇紀實文學《金閣炎上》,都以不同角度、不同觀點重構事件。香港作家陶傑的專欄文章多次提及此事,年前一篇直接以之類比香港的未來,尤為佳作,筆者亦曾於Facebook推介。
《風吹草動》提及金閣寺的悲劇,放在當代男女愛情的框架,只要和縱火和尚的心境並列,就能另有體會。一般人心目中,美好的結局自然是愛情開花結果,但代入那和尚的心態,毀掉整個美景,才是自己擁有的「完美」結局。「其實那一聲/我想走/早已預演於惡夢」,這樣的「惡夢」,在金閣寺前上演,立時比單純的離離合合更有層次,史詩效果就出現了。
文:沈旭暉
FB: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Glocal pop〉逢周五刊登
《風吹草動》
歌手:Fabel
作詞:林夕
作曲:Jimmy Fung
試問尚有幾多天要好 面對千載的故都
你與我運數 在這兒被提前預告
秋色比我好 靜聽金風吹野草
只想拍照悼念 行刑般一步步來抱
比生無憾的無謂擁抱
比死沉寂的沉默態度
也好 臨別不必倒數
傻孩子 你的心 我很懂
臨危中 我都想 我很蠢
其實那一聲 我想走 早已預演於惡夢
不要走 這一句亦隨時備用
火燒金閣寺 是哪一位比我癡
要我放下你 在這兒問誰能異議
分於金閣寺 大有超生的意思
好比你我聚別 猶如花開葉落無意
真感情是不求下一次
好心腸是這殘酷暗示
你知 難道不想我知
傻孩子 你的心 我很懂
臨危中 我都想 我很蠢
其實那一聲 我想走 早已預演於惡夢
不要走 這一句亦隨時備用
我就算 未如古蹟老定
也未似 幻覺初醒
離別注定了 是另一種約定
偶遇那日已厘定
草 也許想 能鎮定
風 也許想 能安定
為何草 隨風動 隨心動
為何心 無意動 仍蠢動
其實那一聲 我想走 早已像生死與共
不要講 講多了便無人受用
不要聽 聽多了便無人造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