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今日是心梗救治日,威爾斯親王醫院明年首季啟用本港第二間「胸痛中心」,透過優化流程提升存活率。
70歲的吳先生今年初突然感到胸口不適,送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救治,確診急性心肌梗塞,隨即進行「通波仔」手術,由到診至完成手術歷時52分鐘。
心肌梗塞康復者吳先生:「我只知自己有三高,有糖尿和血脂、血壓問題,冒冷汗加上心口痛,可能心臟有問題,所以我立即打電話叫救護車。救護員很專業,他們立即替我接上心電圖,聽說資料會直接傳到急症室。」
近年在公立醫院做「通波仔」手術人數逐年上升,今年度有超過9000宗,較4年前多逾2成,緊急個案亦增至逾一成六。
繼瑪麗醫院之後,威爾斯親王醫院亦設立本港第二間「胸痛中心」,明年首季運作。病人在救護車上會進行心電圖檢查,即時傳送至醫院電腦系統,又會在中心抽血檢驗,一旦確診心肌梗塞,會經「綠色通道」直接送往手術室進行「通波仔」。
現時急症室醫生和心臟科團隊透過內部通訊群組預先診斷,病人再到送往手術室,平均約7.5分鐘,較之前快一半時間。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徐家龍:「不要小看7分鐘時間,其實心肌梗塞的情況,每短一分鐘,其實將來康復機會又會好一點。」
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顧問醫生張冠豪:「胸痛中心也都有更多跨部門團隊合作,更快急救病人。『心肌就是時間』這個概念,救到病人、救到心臟肌肉。」
醫生又指,治療心肌梗塞要把握「黃金120分鐘」,在兩小時內開通血管能大幅提升存活率,當市民感到胸口有壓迫感,痛楚延伸到下巴、手臂或背部,冒冷汗或呼吸困難,應立即求醫。
醫生提醒要預防心肌梗塞可從日常生活降低風險,包括戒煙、少油少鹽、定期做運動及身體檢查,以了解血糖、血壓等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