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瑪麗醫院胸痛中心啟用近一年,1400名急性心臟病患者經「綠色通道」獲得更快的治療,由到達醫院至心臟血液恢復流通的時間縮減近一半,有助提升存活率。
瑪麗醫院胸痛中心去年11月啟用,今年5月取得國家認證,最新提升服務配套包括與消防部門合作,接報後12分鐘內到達現場,隨即在現場或救護車內為病人進行心電圖檢查,即時傳輸予瑪麗醫院急症室作預先診斷。
162名急性心臟病患者經中心的「綠色通道」獲得治療,完成「通波仔」,患者由到達急症室至在心導管手術室內,冠狀動脈血液恢復流通的時間中位數,由105分鐘縮減至最新53分鐘。
瑪麗醫院內科副部門主管及顧問醫生陳穎思:「90分鐘我們視為一個界限,如果每過90分鐘之後每30分鐘死亡率會一直增加,譬如國際性數字有30分鐘延後,死亡機會率可能會高3%左右。要爭分奪秒拯救心臟肌肉就是這個解釋。見到(存活率)趨勢是有進步,(30天死亡率)之前是雙位數字,見到正向單位數字方向邁向。」
威爾斯親王醫院亦計劃設立本港第二間胸痛中心,市民若感到胸口不適,有急性心臟病病徵又應該去哪裡治療呢?
陳穎思:「去最近的急症室醫院,不要特意去某一個地方,因為那裏有認證。病人由有不舒服到入醫院的時間最好一起縮短,效果尤其存活率會做得更好。」
患者接受治療後,聯網的東華醫院心臟病預防康復中心會為病人制訂計劃,安排復康運動。
隨著瑪麗醫院新臨床大樓即將投入服務,胸痛中心亦會搬到那裡,屆時心導管室會增至三間,服務量可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