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健身室數目倍增,「操肌」的人越來越多,年齡層也越來越廣。有中學生下課後放棄打機,選擇健身;有銀髮族不去晨運,而是走進健身室;也有女士不逛街購物,每天堅持「操返轉」。健身除了追求健美身型,究竟還有甚麼吸引力?又會帶來甚麼改變?
唸中五的黃政毅Sunny去年開始,每天下課後也會跟同學到鄰近學校的體育館健身,Sunny說自己從前是一名體重七十五公斤的胖子,健身後明顯看到自己的改變。
中學健美學會成員Sunny:「從前身上都是脂肪,現在希望增加肌肉,看著鏡子,覺得長了肉,希望繼續進步,令自己更健美。」
Sunny就讀的中學於四年前成立健美學會,負責的老師兼副校長指,健身除了追求健美體型,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毅力和自律性。
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副校長王俊文:「健美或健身要有成果,所需要的恆心及堅毅的精神是十分強大,這對中學生的精神健康,以至身體發展也十分好,較經常打機好、較吸食太空油好得多。」
近年香港越來越多人健身,健身室總有一間在附近,有本地網上體育資訊平台統計,香港的運動及健身場地數量,十年間增加超過一倍,有超過一千四百間。而康文署轄下的健身室數目,亦由四年前的81間增至87間,署方回覆我們查詢,指四年前的使用人次是277萬,去年上升至近600萬,增加超過一倍。
健身不是年輕人的專利,銀髮族亦走入健身室,參加六角槓鈴硬拉比賽,挑戰體能。
六十八歲的陳敏漳、敏姨,在這個比賽中成功舉起女子組第三重量。
敏姨:「年輕時我真的很少參與運動,原來在六十八歲的時候可以靠運動獲得一面獎牌,真的十分高興。」
敏姨四年前發現患上子宮內膜癌,需要接受標靶藥和免疫治療,身體狀況曾經變得虛弱,家人希望她做運動鍛煉身體,於是游說她健身。自從去年十月走進健身室,敏姨覺得自己的體能改善了,希望有助對抗癌症。
敏姨:「希望吃得健康一點,好好調理身體,多做運動,希望自己的身體強壯一點,可以控制病情,即使不能控制它,也不要被它操控。」
男女老幼都健身,除了鍛煉身型,健身還可以帶來甚麼改變?請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經緯線報料熱線
nowreport@nownews2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