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發展局提出多項防洪護岸工程 涉逾百億元工程費

發展局提出多項防洪護岸工程 涉逾百億元工程費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發展局提出多項防洪護岸工程 涉逾百億元工程費

【Now新聞台】發展局提出多項防洪及海岸管理工程,涉及逾百億元工程費,有立法會議員關注這些工程能否應對「世紀大雨」。當局指,預計至本世紀中,本港沿岸地區淹浸風險仍屬可管控的程度。

本港即將踏入風季,為減低暴雨及颱風帶來的破壞,當局早前識別了26個沿岸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進行改善工程,現時石澳村、南丫島、海怡半島等16個地區的工程已完成。餘下10個地區的工程,包括杏花邨、大澳、鯉魚門等地區,會在2027年或之前陸續完成,並計劃在觀塘、西灣河等11個地點加裝玻璃防洪牆及臨時擋水板等,開支大約3億元。

當局亦正在進行15個改善雨水排放系統工程,預計2030年底前陸續完成,牽涉170億元。

有議員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關注措施的防洪效果。

立法會議員(法律界)林新強:「今日再來一次2023年大雨,我們這些擋水設施大概要用多少時間才能啟用?天文台通常落夠雨量才會發黑雨,屆時可能已經『倒水』一樣,擋水設施擋不擋得住?」

渠務署署長莫永昌:「現在擋水設施發展很迅速,亦都很輕巧,可以很短時間內安裝好。天文台今年有新的定點降雨預測,市民可以提早兩小時知道他身處的地方接下來會否有暴雨,亦都幫助物業管理方面提早做預防措施。」

有議員就關注除了這些工程,政府還會如何防止部分地區水浸。

立法會議員(新界西南)陳恒鑌:「有沒有一些,當區會否有資源給予團隊,去補一些當區經常出現水浸的地方?」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就某一些地方怕有水浸,我們都會派沙包或者跟管業處說某一些樓宇,提醒他們安裝擋水牆,所以我們除了大型工程較大範圍保護,其實個別地點我們也不會忽略,都會有一些措施。」

研究又顯示,大澳及鯉魚門有機會在本世紀末時受到較大影響。當局指會再審視氣候變化,研究是否需要以「向海推進」策略應對風險。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