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政府在五個水浸黑點推行涉水綫系統試驗計劃,以紅色畫下涉水綫,代表積水深度已達0.3米。假如積水觸及涉水綫,建議司機在涉水綫前停車及亮起危險警告燈。
涉水綫以紅色具反光功能的油漆塗上,呈波浪形、配上中英文字樣。如果積水觸及或淹沒涉水綫,代表道路最低點的積水深度已達0.3米。旁邊會有水位標尺,顯示積水有多深,在涉水綫前40至100米會有藍底白字標誌牌提示。
渠務署會在試點路段的最低點設置內澇監測器監測水位。當水位達預警水平,就會通報路政署、渠務署、運輸署及警務處,派員檢查及清理淤塞渠道。當水深到達0.3米時,現場會有臨時交通指示,防止車輛駛入。
政府發言人稱,0.3米的高度相等於車輛的排氣喉或電動車電池的高度,認為能起警戒作用,建議司機在涉水綫前停車及亮起危險警告燈,等待指示駛走,當局會由水浸路段向後退,在有分叉路的位置截車,讓被困的車輛駛走。
涉水綫會在五個試點先行,包括柴灣道、龍翔道、翠屏道、漆咸道北及大埔墟南運路。這五個地點在前年9月世紀暴雨期間曾經嚴重水浸。當局指,處理水浸的特遣隊一般會在15至30分鐘抵達現場,承諾未來會盡快抵達。
這次涉水綫系統試驗計劃支出約為70萬元,包括購買及安裝監測器。路政署本月下旬將於試點畫上涉水綫標記,預計5月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