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垃圾徵費討論近20年,先後經多屆政府處理,在2021年三讀通過立法,三年花了1.7億元,增加配套及宣傳,但社會爭議持續,至今仍未有確切實施日期。
垃圾徵費的政策目標,政府早在2005年提出,2012年開始諮詢公眾,當時目標在2016年實施。
(10/01/2012)時任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看看是否在香港匯聚到共識,看看市民大眾是否接受,或者是否應該用收費的方式,去減少廢物產生。」
幾個月後主責的局長轉成黃錦星,揀選了七個屋苑屋邨「先行先試」。去到2017年,當局提出指定垃圾袋徵費方案,每公升0.11元。
(20/03/2017)時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配合一個新口號,就是『揼少啲、慳多啲』,去配合香港減廢一個進程的關鍵政策。」
18年向立法會提交相關草案,目標兩年後實施,不過會期完結前都未討論完,需要重新走過立法程序。到2021年,在建制派支持下三讀通過,展開18個月的準備期。
政府在過去三個年度,花了超過1.7億元推行計劃,3000萬元用作宣傳推廣,不過當中經歷清潔業界人手不足,以及指定袋需要重新招標等問題,要多次推遲實施日子。
(14/07/202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明年4月1日是一定不會延期。」
不過多個界別繼續提出反對聲音,當局年初決定再「讓步」。
(19/01/2024)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我們不是單單改做8月1日,我們用一個新的方法,會安排政府部門先行先試,亦會物色樓宇做一些展示。」
(09/04/2024)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如果錯失這個良機,試問大家如何對得住我們的年輕人。」
最終計劃被指擾民、勞民傷財,再次暫緩實施。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即使計劃一改再改,不代表政府「有法不依」。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這法律通過的時候,已經知道在實施方面需要一些時間,因此這法律本身在通過時,已經賦予政府權力去定下一個實施日期,所以談不上違反法律或違反法治。」
而預算案原本預計,垃圾徵費今個年度可為政府帶來17.9億元的收入,未能如期實施計劃,令到回收配套措施將成為政府的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