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有醫生形容轉送病人並非複雜的程序,認為院方要加強培訓。關注組織就批評公立醫院相隔5年再出現供氧事故是不能接受。醫務衞生局回應指,會努力改進。
今次明愛醫院的事故是在病人轉病房期間發生,本身是外科醫生的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相關供氧程序並不複雜。
立法會議員(醫療衞生界)林哲玄:「我們要知道是提供輔助式氧氣,當時並非插喉,都是病人自行呼吸,腸塞時可能滿口都是嘔吐物,要盡量抽走嘔吐物,以免他吸入氣管導致窒息。只是純粹因為供氧不足而很大影響,這個未必是最關鍵,最關鍵我相信是是否氣道暢通。」
伊利沙伯醫院在5年前都曾經發生類似事故,同樣有病人轉病房期間未有接駁氧氣樽,最終死亡,當時的調查委員會指,醫護人員面對突發情況溝通不足,亦無按一般程序檢查儀器。關注病人權益的組織質疑,明愛醫院未有汲取當年教訓,形容今次事故是不能接受。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相信這都是很基本的醫療程序,所有病人需要運輸期間,供氧程序一定要有比較資深醫護人員檢查。如果有醫護人員入職時,可能在培訓上,或久不久提醒有關的程序。」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感到難過,醫療事故無人想發生,當局會盡力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