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在內地,核酸檢測已經成為生活日常。滿街都是這些採樣站,工作人員要長時間站在亭內人手採樣,究竟這些高度重複的工作,日後有沒有可能用機械取代呢?
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機械人大會,會場中間放置了一座核酸檢測採樣亭,引來不少市民圍觀。
他準備好接受採樣,先放好即棄的模具,之後靠近玻璃並咬緊模具。過了一會兒,一支綿花棒從玻璃後伸出,來回、旋轉採樣。
認真點看,原來拿著綿花棒的是一隻機械臂,採樣「手勢」又如何呢?
北京市民:「它在裡面這麼轉一圈,深淺好像差不多,就是時間好像比人工長了點。」
北京市民:「插得深一點,然後轉得時間久一點,其他的差不多,跟正常大白(採樣員)做的感覺。」
北京市民:「我感覺它捅得有點狠,它戳到最裡面之後還會轉兩下,有點疼,本能反應是有點噁那種感覺。」
這座自動採樣亭,由內地一間科技公司在今年五月成功研發,機械臂的視覺系統能根據不同人的口腔構造,識別採樣位置及調整力度,每次採樣約需一分多鐘。
產品銷售經理戴俊鵬:「它需要對人口腔進行識別,而且需要及時處理,需要一定的算力時間,不像人工的可以及時調整,所以比人工的會稍微慢一點,但是機械臂的工作時長要比人工的遠遠長得多,在自動化領域,們追求的是穩定和安全,所以我們在盡量安全的情況下,會提高一些速度。」
這款自動採樣亭現時已在上海三個小區投入應用,雖然機器設計可二十四小時運作,不過由於需要人手將檢測樣本送往化驗,所以暫時未有提供通宵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