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大大、小小今年只有5歲,畫畫、彈琴樣樣精,媽媽岳岳不想他們接受「填鴨式」教育,去年「爭崩頭」安排他們入讀區內的國際學校 。
岳岳:「在國內選擇沒那麼多,國際學校從幼兒園直升到高中比較好,很多國際學校的孩子也真的很拼的,競爭的是全球最優秀的孩子。」
內地教育體系分有國際學校、民辦國際化學校及公辦學校,官方去年嚴控民辦國際化學校數量,並暫停審批設立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禁止外資參與舉辦或實際控制,並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岳岳指慶幸兒子是香港人,就讀的國際學校不受政策影響,但身邊不少本地家長擔心民辦國際學校會殺校及教學質素下降,紛紛轉到公立學校。
岳岳:「對於家長來說,最直觀的就是性價比,我花了那麼多錢,所得到的教育是否最好的,如果跟公立體系是一樣的,乾脆上國家公立體系,那肯定有不適應的,學習進度學習模式是不一樣的對不對,因為你左搖右擺,其實孩子也很難融入。」
受政策影響,全國多地的民辦國際學校出現退學及結業潮,包括英國私校西敏公學、深圳哈羅禮德等宣布因新建國際學校資歷審批受阻,相繼宣布停招停辦。
有教育學者指,政策有助規範國際課程,但認為政府要有相關配套。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不是說不再推進基本教育的國際化,需要注意的是義務教育階段,不引進國際課程,不再直接引進國際教材,實際是按照義務教育法落實,現在有很多的國際學校直接用國外的課程,這個實際是違反義務教育法,官方應該要保障他們升學有銜接原本相接軌的國際課程學習。」
他又指 ,國際教育需求越來越多,不能只提供單一的教育模式,要提供多元並開放的教育,能夠促進教育的競爭,提高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