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日本後到中國,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談及中方劃設防空識別區問題。拜登表明不承認識別區,但卻沒有提出要求中方將識別區撤銷,令日本政府大失預算。
中方宣布設立防空識別區後,美國派出B52轟炸機到識別區內釣魚島的上空,令日本以為美、日同盟關係穩固。既然有美國作為後盾,日本便有本錢繼續向中方施壓。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拜登到訪日本前一天,仍高調表示一定要中國撤回識別區。但他想不到的是後來與拜登的會談,跟他所預期的出現頗大落差。
美國既不肯應日本要求,發表聯合聲明,亦拒絕明確要求中方撤銷識別區。拜登又表明,基於安全考慮,同意航空公司向中方遞交飛行計劃,與日本政府阻止航空公司向中方遞交飛行計劃的做法唱反調。由此證明,華府在識別區事件上,絕非與安倍政府站在同一陣線。事件反映出中國的防空識別區,對日本和美國有不同意義。
日本所顧忌的是中國打破了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東海空域的絕對性制空權,步步進迫下,日方便連釣魚島的空域亦保不住。加上事件證明,中國空軍已有足夠實力和日本抗衡,令安倍政府更見寢食難安。
相反,美方擔心的,是中、日一旦爆發衝突,勢將影響東亞和平局勢。而哪一方的主權或領土問題,從來不是美方所關心的事。
分析認為,奧巴馬政府不希望設下「紅線」,迫使中國就範,原因是華府認為,做法對緩和緊張局勢於事無補。為不影響自身經濟利益和安全,美國寧擔任調解角色,充當中間人。
美國同時希望亞太地區國家不要再隔岸觀火,要求美國作她們的擔保人,反而要共同努力,建立穩定的環境,去處理彼此之間的爭拗。
拜登多番強調,自己和習近平交情不錯。同一道理,美國亦樂於和中國維持友好關係。如習近平所言,中美正要「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如美國介入中、日紛爭,根本是百害而無一利。
安倍晉三原希望藉拜登向習近平施壓,以為只要美國出面,北京必定會賣帳,豈料如意算盤打不響,所謂的同盟關係到底有多堅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