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Now新聞台】歐盟將於月底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雙方早在9月起,商討透過價格承諾方案解決問題,但一直未有突破。內地官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歐方談判期間在技術細節上刁難中方。
商務部長王文濤過去周五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視像通話,商討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王文濤表示雙方在事關中歐業界核心關切問題上仍存重大分歧。具體分歧是甚麼?內地央視公眾號「玉淵譚天」周日一篇文章指出,與價格承諾方案的落實細節有關。
中方代表8月提交了價格承諾談判方案,但歐方技術團隊要求對進口自中國電動車每個品牌、每種車型分別設最低限價。
文章舉例,若以這種無限細分車型的方式定價,一間車企出口一張涉及過萬部電動車的訂單,隨時要向歐方申報上萬次,再由歐方審核上萬次,操作上不可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歐方明顯想拖延談判,尋求更多籌碼。
警告歐方若執意阻撓磋商進程及實施歧視性措施,歐洲車企便會中「迴力鏢」,包括中國企業會徹底失去與在華歐企在新能源轉型上技術合作的動力。
至於談判前景,文章指出距離歐盟加徵關稅的終裁日期不到一周,短期出現轉機的可能性有限,但終裁過後仍然可以繼續談判。歐方技術團隊稍後有可能首次前往中國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