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行政總裁庫克計劃投資逾一億美元,將蘋果電腦MAC機的部分生產線移回美國。
現今大部分的蘋果產品都會印著「中國製造」。原來這間在1976年誕生的美國公司,亦曾經在美國設廠,僱用大量美國工人,生產寫著「美國製造」的蘋果產品。
好像他們的革命性個人電腦產品APPLE II,在1980年代就是在美國德州開設了一個15萬平方呎的廠房作生產。而1984年蘋果推出的第一代MAC機,亦是在加州費利蒙設廠生產。
不過,當年蘋果亦已經有部分生產程序放在海外進行。例如早在1981年它就已經在新加坡設廠,生產電路板。愛爾蘭亦曾設有蘋果的工廠,不過主要是生產鍵盤、滑鼠以及其他比較細小的電腦部件。
到90年代,蘋果亦繼續在美國本土開設更大的工廠,包括在科羅拉多州及加州的麋鹿林市,而單是這兩間廠已經生產了大部分的蘋果產品。
好景不常,蘋果產品九十年代中期銷售額下跌,蘋果決定將加州麋鹿林市廠房賣給SCI系統,是公司這麼多年來首次由另一間公司作為蘋果產品的主要生產商。
這條外判之路結果越走越遠,到2004年關閉美國最後一間工廠之後,主要生產線就已經移往生產成本較低的中國,而富士康就是其中一個主要代工生產商。
不過近年富士康對待工人的手法備受關注,更一度出現員工自殺潮,懷疑部分員工是因為壓力太大而輕生。
相反,美國本土有越來越多批評認為,跨國企業不應該不斷將工序外移,而應該為美國人創造就業職位。
蘋果雖然肯回歸美國生產,但行政總裁庫克亦明言,要將所有在中國的生產工序搬回美國會相當困難,原因除了是成本考慮外,亦因為美國缺乏好像中國工人般熟練的技術。
有分析指,眾多產品中,蘋果比較可能移往美國生產的是macbook pro,原因是產品的對象比較專業,對價格亦沒有那麼敏感。
相反,iphone這類產品就很難回到美國生產,據業界估計,目前在內地製造iphone的成本包括人工,只需要八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