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中國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天宮太空站的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標誌中國天宮太空站在軌建造正式展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1992年確立目標為建立太空站的「三步走」戰略,神舟五號2003年接載楊利偉進入太空並返回,完成將太空人送入近地軌道實行觀測和實驗的第一步任務。
之後天宮一號和二號太空實驗室分別和多艘神舟飛船對接,和有多位太空人逗留工作,2019年天宮二號在受控下由太空掉下,部分殘骸墜毀南太平洋,完成戰略的第二步,包括多人多天飛行、太空漫步、發射短期載人太空實驗室以及飛船與實驗室對接等。
來到展開第三步任務,建造永久性太空站,即是天宮太空站。太空人和科學家可以來往地球和太空站,實行規模較大的太空科學實驗,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有能力獨立建造載人太空站的國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航天在發展中一直受到一些國家的制約和限制,所以我們也應該,也必須走自主發展的道路。我們願意把我們的平台作為一個科學實驗的平台,讓國際上的科學家分享。」
明年年底前共有11次發射任務,送太空人和補給到天和核心艙以及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組成天宮太空站。
約22噸的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目前研製最大航天器,由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組成,是太空站的主控艙段和提供居住環境。
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可以實行艙內和艙外的太空實驗,兩個艙都裝有機械臂,可以安裝和運載設備或貨物。其中天和的兩塊柔性太陽能電池板,單面的面積達67平方米,收集太陽能供太空站使用和儲電。
預計天宮太空站組成後將應用近地軌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展開天文學領域國際計劃、太空醫學、太空生命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學等實驗,長遠觀察太空長時間飛行對人體產生的影響,為火星之旅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