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在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等威脅下,全球再多31個物種滅絕,所有種類的淡水海豚面臨不同程度的絕種威脅,但保育工作也有好消息,歐洲野牛經野放後,由「易危」級別降至「近危」。
歐洲最大型陸上哺乳動物歐洲野牛,幾個世紀以來持續被獵殺,到二十世紀初野生的已經絕種,只剩下少數被圈養。50年代開始野放計劃,將牠們重新回歸森林,保育努力終見成果。
野生歐洲野牛數目去年有6200多隻,比03年多了超過兩倍,在波蘭、俄羅斯等地有四十多個野牛群,但只有少數具長期繁殖性,仍需要更多保育措施。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最新發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歐洲野牛由「易危」級別降至「近危」,另外25個物種的瀕危程度亦遭降級,但同時「絕滅」名單增加31個物種,包括三種來自中美洲受蛙菌病侵害的蛙類;曾在南海出沒,名為「遺失之鯊」的逝絕真鯊,以及15種菲律賓拉瑙湖的淡水魚類。
絕種相信與過份捕魚或引入外來物種,破壞生態平衡有關。
隨著在亞馬遜聚居的土庫海豚,最新被列入受威脅物種名單,全球所有種類的淡水海豚受到不同程度的絕種威脅,無一倖免。
除了動物,植物亦因為氣候暖化、山火等災害面臨瀕危。由於多種海神花屬瀕危,其所結的三種夏威夷果最新列入「瀕危」或「易危」名單。三分一的橡樹品種亦已被滅絕,主要來自中國和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