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Now新聞台】一場疫症,令中國和美國漸行漸遠,美國退出世衛,中國雖然被指是病毒源頭,但又透過取代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角色,協助世界各地應對疫情,挽回不少分數,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
新型冠狀病毒去年底由中國開始蔓延全球,東南亞國家無法幸免,倚仗旅遊業的經濟,亦因旅客大減,大受打擊,不少政府最擔心,是隨疫情而來的經濟衰退。
中國是東南亞地區最大貿易夥伴和主要旅客來源,不少東南亞國家由疫情初期都盡量向中國表現友好。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在早期捐贈物資到武漢,東盟又與中國舉行會議討論疫情問題。到東南亞國家陸續處於疫情水深火熱時,已過高峰的中國轉為向這些國家捐贈醫療物資。
同一時間,美國彷彿自己都顧不了般,成為疫情最嚴重國家。總統特朗普連番聲討中國播毒,更出動到駐泰國大使,發聲明指摘中國。有泰國的國際事務學者認為,東南亞國家崇尚和諧、妥協,視美國的聲明如外交欺凌,亦害怕會無端捲入紛爭,影響他們繼續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
中、美繼續對抗下去,在龐大經濟利誘下,中國似乎有一定贏面,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在外交雜誌撰文,表明中國始終難以取代美國保障亞太安全的位置。
一方面,中國近年放棄「韜光養晦」,着力增強軍力,包括在與部分東盟國家有主權爭議的南海建立軍事設施,涉及爭議的越南、印尼等,難以不視中國為一個威脅。加上許多東南亞國家都有一定華人人口,與國內其他種族關係不算穩定,不少政府都擔心,與中國太接近,會令國民憂慮中國影響力過大。
但有分析指出,特朗普領導的美國不主張多邊合作,又縮減對世界各地的安全保證,着東盟自強團結抗衡中國,這些都令東南亞國家認為,美國不再是可靠的夥伴。
李顯龍警告,若美國執意「美國優先」,同時要圍堵中國,而中國又只願建立排他的勢力範圍,那中、美只會踏上或持續數十年的對抗道路,影響的不止是亞太經濟,還有是未來應對疫症、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