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政府官員近年常把「覓地難」掛在咀邊,硬銷填海造地的好處。全國有約四分一面積透過填海而得來的新加坡,便成為借鑑對象之一。
「獅城」過去五十多年,一直靠填海來擴充土地面積,樟宜機場、濱海灣等大型基建都築於人工造地上,但填海用的砂石並非全部出自本土。
2018年,新加坡由馬來西亞就進口了逾5千萬噸砂石,佔全國總進口量97%,亦佔馬來西亞砂石總出口量的95%。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以憂慮新加坡過分擴張,及大馬官員有可能在交易過程中貪污為由,去年叫停出口海砂到新加坡。
馬來西亞早年亦曾指摘新加坡在東部填海侵犯領土,破壞柔佛海峽生態,危及漁民生計。
另外柬埔寨、印尼和越南等亦先後頒布,禁止出口海砂到新加坡的命令,外界擔心或會對大型港口「大士港」計劃造成影響。
沙是地球上使用量第二高的天然資源,地位僅次於水。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公布,若以重量計算,地球人對沙和碎石的消耗量,比化石能源及金屬合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目前最大的砂石入口國是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由於建築材料如混凝土和磚頭都含有砂石,因此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和泰國,砂石入口量在過去一年亦錄得非常顯著的升幅,中國的進口量亦穩佔全球總數五分一。
中國近年有大量基建工程,如大壩、道路、鐵路、工廠,以至人工島礁等「上馬」,更是全球最大水泥生產地,對砂石需求甚殷。
位於江西省的鄱陽湖,是世界最大砂石礦區,每小時最大的採砂量可以達到1萬噸,每年開採的砂石有2.36億立方米。正由於過度開採,連湖的形態亦改變了,甚至令水位急降,淡水湖面臨枯竭。
非洲肯尼亞因頻繁採砂,導致河道枯乾、水源消失,更有人因阻止非法採砂而遭殘酷射殺。
法規不嚴加上難以監察,令黑市開採和買賣砂石猖獗,有人提議利用其他方法,如拆樓時留下的混凝土,或者磚塊等建築廢料作為填海材料,以減少消耗砂石,但卻惹來環保團體質疑,加上廢料要經加工才能使用,未必合乎成本效益,是否可行尚待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