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南韓總統文在寅訪華被視為破冰之旅,但中韓關係緊張的癥結「薩德陰霾」仍未消除。
分析指,中國強烈反對在南韓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不是怕它的精準攔截能力,而是顧忌它的偵測能力。
美國研發的薩德系統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地面雷達系統、指揮控制中心和攔截導彈發射裝置。
攔截用的導彈利用紅外線追蹤目標,速度達超音速每秒2700米,利用「衝擊動能」去摧毀目標,射程200公里、攔截高度40至150公里,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夠在大氣層內、外都攔截到導彈的陸基系統。
據說自2005年起,薩德所有測試命中率是100%,雖然被譽為高空區域防禦「超級盾」,但薩德主要針對短、中和遠程彈道導彈,而非洲際彈道導彈,其攔截能力並非中國最大憂慮。
分析指,中國擔心的是薩德那套辨識率很高的雷達系統,薩德完整的技術參數沒正式對外公開。
有說法指,這部可單獨部署的X波段雷達偵測範圍遠至1000公里,甚至更遠。
部署在南韓的話,理論上可涵蓋部分中國領土,包括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令美國可以在中國發射導彈後45至300秒的關鍵階段內,連續、精確地偵測中國的導彈參數,包括知道哪些導彈攜帶的是純綷威嚇用的假彈頭,中國等同被揭底牌,戰略威懾力會被嚴重削弱。
有外國專家就認為,薩德的雷達探測範圍應該沒那麼遠,中國亦非沒方法抗衡,包括可以用激光武器或利用假演習擾亂雷達偵測。
專家認為,中國真正擔心的其實是南韓亦部署薩德後,加上日本已經部署的同款雷達,還有神盾和愛國者反導彈系統,令美國與盟國在東北亞地區建構出一個實質的集體安全網,甚或組成軍事聯盟,仿效東歐「複製」出一個亞洲「小北約」,共同制衡中國。
換言之,中國強烈反對南韓部署薩德的最大原因,可能是擔心美日韓走得太近,其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南韓早前的破冰「承諾」,就包括了「不會發展美日韓軍事同盟」,或可印證中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