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熊貓大使

【新聞智庫】熊貓大使

【Now新聞台】大熊貓既珍貴又趣緻,幾乎是人見人愛的國寶,牠們亦同時肩負起「親善」大使的任務。

中國多年來致力保育大熊貓,希望牠們最終可以靠本能在大自然茁壯繁衍。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近日就將兩隻兩歲多、過往接受人工圈養和訓練的雌雄大熊貓映雪和八喜,放歸四川的自然保護區,是連續6年這樣做,亦是全球第二次同時放歸兩隻大熊貓。

連同映雪和八喜,中心至今野外放歸9隻大熊貓,目前存活率是7至8成。

專家指,人工繁殖的大熊貓通過野化培訓回歸大自然後,有助野外小種群的血緣改善。

根據對上一次全國大熊貓普查,中國野生大熊貓有1864隻,較之前十年增加約17%,棲息地面積亦擴大逾一成。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去年亦將大熊貓由「瀕危」調低至「易危」級別,但不代表大熊貓的危機解除。

談到大熊貓,自然會想起「熊貓外交」。中國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向部分國家送贈大熊貓,以增進友好關係。中國先後向當時的蘇聯、北韓、日本、美、英、法、德、還有西班牙和墨西哥等等,送過數十隻大熊貓。到80年代初,中國以保護瀕危大熊貓為由停止送贈。

但兩年後,中國改為以租借或合作研究形式,將大熊貓送到境外,費用每年一百萬美元,一般為期十年。條款列明,外借大熊貓所生的幼崽亦屬於中國,四歲前要送回國。

中國近年的「熊貓外交」 被指變質,「友好」之外,另有目的。

有研究人員舉例,蘇格蘭在2011年獲中國租借兩隻大熊貓,隨後,雙方簽訂三文魚和汽車等貿易合約。

另外,中國借出大熊貓予加拿大、法國和澳洲,都恰巧伴隨着核能所需的鈾貿易協議。

有評論指,大熊貓更成為「懲罰」工具。2009年,中國決意不肯延期向美國取回大熊貓泰山。

外界猜測,是因為時任總統奧巴馬接見西藏達賴喇嘛,還有就是美國向台灣售武;2014年,中方延後向馬來西亞租借兩隻大熊貓,被指跟馬航客機失蹤事件有關。有人批評大熊貓已淪為中國的政治工具。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