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出行政命令,對俄羅斯採取連串制裁措施,報復俄方介入美國大選。俄羅斯已揚言會以牙還牙,美俄關係再度緊張。
華府一直指控俄羅斯黑客干預總統選舉,以協助共和黨的特朗普勝出。奧巴馬卸任在即,也作出如此大的外交動作,有指奧巴馬可能是想為繼任人特朗普下「緊箍咒」,試圖迫使對方,用較強硬的態度應對俄羅斯。
奧巴馬任期進入最後倒數,一般相信他能做的很有限。有分析認為,俄羅斯視奧巴馬是強弩之末,制裁只是作「垂死掙扎」。特別是敘利亞局勢,更反映左右大局的兩大背後勢力,美國及俄羅斯近這一年,明顯出現此消彼長。
敘利亞內戰打了五年,2013年時,總統巴沙爾政府動用化學武器,觸及美國動武「紅線」。但中東政策一向主張「以和為貴」的奧巴馬猶豫不決,最後要俄羅斯總統普京出面,敘利亞政府才承諾交出化武銷毀。
在今年十月,美國單方面宣布,中止就敘利亞停火與俄羅斯接觸,俄羅斯則成為主導的一方。在俄軍空襲支援下,巴沙爾扭轉劣勢,包括收復阿勒頗。
本應獲美方支持的反對派,在土耳其牽線下,亦繞過美國,跟俄羅斯進行秘密談判,最終更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儼如「局外人」,還有不少美國在中東的盟友跟俄羅斯愈走愈近。
白宮新主人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已頻頻向普京示好。外界一早預期,他很大機會一改華府一貫的對俄立場。
德國《圖片報》引述情報分析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正為特朗普制定對俄的新策略,想透過俄羅斯打壓中國。特朗普上台後,是否會繼續制裁俄羅斯,成為一大問號。
回顧過去一年,差不多每宗國際大事,也可以看見普京的身影。由斡旋敘利亞停火,至美國、東歐多國選出親俄總統,所有事似乎均朝着對莫斯科有利的方向走。2016年國際舞台的大贏家,絕對非普京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