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新聞智庫】歐洲極右翼主義

【新聞智庫】歐洲極右翼主義

【Now新聞台】自爆發大規模難民危機,歐洲極右翼主義如同一股「逆襲」力量,衝擊歐洲多國政壇。極右翼代表民粹和民族主義,主張比傳統右翼更加極端和偏激,排外立場明顯,反社會多元化及歐洲一體化 。從前,極右翼多被標籤為「少數」,被納入「非主流」,今時今日靠高舉反歐盟、反移民和反伊斯蘭教旗幟,得到大批民眾支持,影響遍及歐洲多國。

意大利憲法公投,總理倫齊提出的改革方案被否決,倫齊表示會辭去職務,異軍突起的極右翼五星運動或可取倫齊而代之。表明反移民和反歐盟的五星運動指一旦上台,便會推動公投,要意大利退出歐元區,甚至脫歐。

英國脫歐公投為歐盟解體敲響警鐘,歐洲多國遭極右勢力衝擊。意大利之外,還有法國極右國民陣線,瑪麗勒龐企圖染指總統寶座。

奧地利總統選舉,極右派自由黨霍費爾和左傾的前綠黨領袖范德貝倫,在五月的第二輪投票只有些微差距,霍費爾挑戰結果,觸發重選,二人勢均力敵,選戰陷於膠着。外界本來以為霍費爾有機會跑出,奧地利很可能產生二戰後首位極右國家元首,最後卻由范德貝倫以超過五成三得票勝出。

范德貝倫支持歐盟團結,曾提出建立歐洲合眾國,以保障少數族群權益。他對難民的立場亦相對寬容,今次以三十萬票勝出,較五月選舉只以三萬票險勝,反映民眾取向有變。奧地利二戰後未有大舉清算納粹,極右勢力一直盤踞不去,曾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瓦爾德海姆二戰時曾為納粹軍官,參選總統時被質疑隱瞞對納粹犯下的戰爭暴行知情,但無阻他當選。之後,美國把瓦爾德海姆夫婦列為「不受歡迎人物」。范德貝倫力保不失,證明認同歐盟及支持歐洲一體化依然有市場,有望為法國、荷蘭和德國大選製造骨牌效應,對親歐盟的領導人有正面影響。

在德國,主攻難民議題的另類選擇黨氣勢如虹,成立只有短短三年,本來只屬邊緣政黨,靠主張加強邊境管制、反伊斯蘭教和反歐元,在今年地方選舉拿下多個議席,被指是東西德統一以來,右翼政黨表現最好的一次。

外界把右翼崛起歸咎於總理默克爾難民開放政策,連默克爾自己都承認,即將舉行的大選是從政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早在二千年代初,歐洲各國已開始「向右轉」,多個左翼政府被取代,連貝理雅領導的英國工黨亦被指右傾,有人形容是一場「政治雪崩」。有分析把問題歸咎於歐元,指各國經濟狀況不同,強行把貨幣統一,只會造成經濟混亂和困難,只有右派堅持的市場化和自由化才是出路。

右翼得勢由多種因素造成,移民、國家安全、經濟、社會以至就業問題都不容忽視,煽動仇外情緒或者只能製造一剎那光輝,如何延續發展,就要視乎各地的右翼如何融合擴張勢力。

  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