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監會限制銀行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理財產品的比重。受消息拖累,多隻內銀股急挫,部分中小型銀行A股亦曾跌停板。有分析估計,新規管對中小型銀行影響最大。
中銀監加大監控銀行理財產品的力度,規定投資在非標準化債權類產品總額,不可超過銀行理財產品總額三成半,或上一年度總資產4%,兩者以較低者為準。此外,銀行不可為這類產品提供擔保或回購承諾,並要求每種理財產品需單獨管理、做賬目及核算。
根據中銀監的定義,非標準化理財產品是指不曾在銀行間市場,以及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信貸資產及信託貸款等。
瑞銀估計,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餘額達8.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非標準化產品達3.7萬億元,佔逾四成,超出中銀監規範的三成半。假設銀行為符合要求,或要將超額的逾6000億元表外資產,撥入資產負債表,勢必影響銀行資本比率及股本回報率。
目前,五大銀行理財產品餘額逾3萬億元,而表外資產佔各自總資產約百分之2至百分之5。
有券商預期,措施對大型銀行影響有限,但對中小型銀行影響較大。花旗估計,不論採取那個計算方式,民生銀行及中信銀行均會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