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本港私人住宅最低面積280呎的限制,暫未涵蓋私人補地價重建項目,有學者認為,令政策效力減弱,難以杜絕「納米樓」,部分上車客甚至會受影響。
納米樓空間有限,有不少業主希望透過加建閣樓,增加空間,不過,有室內設計師說,不是所有都適合高空發展。
室內設計師CK HO:「樓底10呎不足,建閣樓會有壓迫感或頂頭的情況,最少10呎至11呎高度,令下層最少有6呎,上層有4呎空間,令兩邊上下空間不會太壓迫。」
政府相信賣地計劃加入最少280呎面積限制後,市民住屋空間會有改善,「納米樓」會從此消失,但有關條款並不適用於大量供應「納米樓」的私人重建項目。
根據發展局數據,今個財政年度私人住宅供應有約2萬個,當中有近1.1萬個單位來自私人重建項目,佔總供應達五成半。
有學者批評不是全面加入最低面積限制條款,令政策效力減弱,只會令更多「納米樓」出現於重建的單幢項目,亦不認同市民仍有不少,低於800萬元單位選擇的說法。
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居住面積,而是樓價,最慘的人是不能買政府資助房屋,薪金水平只是初級中產的,要買細小的單位,但可能很昂貴。例如280呎、例如位置不太偏遠,已可能售800萬至900萬元,對他們來說負擔很重。」
對於會否研究日後於私人重建項目加入單位面積限制,發展局指,不排除這個可能性,由於相關土地涉及契約修訂情況較為複雜,會詳細考慮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