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人人說香港1997年樓市太瘋癲,回歸20年後,樓市同樣出現狂潮,新盤售樓處仍舊人龍處處。不同的是,近年政府推出多項樓市辣招,業主承造按揭難度增加。
樓市出現乾升現象,去年全年樓宇買賣成交量僅約70000宗,想當年不少業主手持多個物業,短炒摸貨幾乎日日有,97年全年樓市成交量高達20多萬宗。
反映樓價表現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97年時最高曾見102.93,樓價曾於短短半年內,暴升近25%。
不少業主抱着樓價只升不跌的預期,亦有業主未上會已將物業轉手,不介意樓按息率高達10厘或以上。
但當經濟大逆轉,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肆虐,樓市泡沫一觸即破。
高峰時期香港負資產按揭宗數逾10萬宗,大批苦主上街示威,即使今時今日,大部分蟹貨已重見天日,但對於部分業主而言,當年的,仍是傷心事。
擔心樓價一跌再跌,政府曾多次從供應著手,包括暫停賣地,或以勾地表制度推地,但金融海嘯後,全球資金泛濫,樓按息率長期處於約2厘的超低水平,加上內地資金湧入,香港樓價及地價齊齊被中資搶高。
先談談「麵粉價」,小西灣地皮原本最貴地王的紀錄保持接近20年,今年被鴨脷洲住宅地取代,地皮得主正正是中資財團。
1997年本港賣地,可說是清一色港資,2013年中資開始活躍於本港賣地市場,2016年佔比升至近30%。
至於麵包價同樣被搶高,2017年上半年,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試過連續17周破頂,指數突破160,較97年高出逾50%。
即使政府多年來頻頻為樓市加辣,防範樓市爆煲,包括規定業主三年內轉售物業,須付最多20%的額外印花稅,並向購買多於一個物業的非本地買家,收取最高30%印花稅,又收緊一契多伙,堵塞避稅漏洞。
此外,金融管理局推出多達八輪樓市逆周期措施,多次收緊樓宇按揭,又為銀行壓力測試,現時平均住宅按揭成數不足60%,但仍無法改寫樓價愈辣愈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