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審計報告發現,房屋署預計未來十年能興建超過17萬9千個公屋單位,不足以達至政府訂立的目標,預計六年後,一般公屋申請人平均要輪候5年才能上樓。
政府接納長策會建議,未來十年興建20萬個公屋單位的目標。這個承諾能否兌現呢?
審計報告發現,房屋署預計在未來十年,可興建17萬9千個公屋單位,但追不上20萬的目標。
報告更披露早於08年度,政府數據已反映十年公屋供應量不足,差額更不斷擴大。由2008年度短缺近2000個單位,到2011年度,差額擴大至36000多個單位,即是要多建兩成公屋,才能滿足需求。
由於公屋供應量不足,加上輪候人數增加,按政府在前年2月評估,到2018/19年度,3年上樓承諾很可能失守,一般申請人平均要輪候3年半。到2020/21年,輪候期更長達5年。
審計署建議,房屋署須每年檢討長遠公屋需求,更要加緊增建公屋。
審計署又推算,即使解決了技術問題,政府還要多找38公頃土地,才可達到20萬的建屋目標。
審計署指出,部分清拆多年的公屋重建用地還未發展,其中石硤尾邨有逾14000平方米土地完成清拆後,至今仍未發展,部分丟空超過14年。房屋署解釋,擬建公屋遇到區議會阻力,到去年才達成協議,預計約4年後完成項目。
被點名要改善的還有石籬中轉屋,空置率高達6成。審計署認為,這些房屋樓齡高,保養成本上升,應探討重建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