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新聞台】國際學校在本地的需求愈來愈高,小學的本地生比例超過4分1,較10年前多14個百分點。有家長表示不相信香港的教育制度;學者則指,國際學校有本地化現象,建議家長應考慮清楚子女的升學出路,避免盲目報讀。
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是Cinderella,不是中文版的灰姑娘。3歲的暄仔看的都是英文故事書。
袁先生兒子入讀國際課程的幼稚園,已開始四處到不同的國際學校參觀。最廉價的一間國際學校,每年學費要58,400元。他們還有一個小兒子。他們寧願節省恆常的支出,也一定要讓兒子,入讀國際學校。
在香港,愈來愈多出現如袁生這類型的家長。
教育局進行國際學校顧問研究報告指,2011/12年國際小學的本地生比例,超過4分1,較10年前相比,多了14個百分點,部分學校更高達6成6。至於中學的本地生比例,則由十年前的一成,增加至兩成三。
有學者指出,國際學校出現本地化現象,不少學生是為了避考中學文憑試,而報讀國際學校,建議家長應考慮清楚子女的升學出路。中大專業進修學院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部總監崔日雄提醒家長,避免盲目報讀國際學校,可以考慮報讀本地學校的國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