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投放一千二百億,發展古洞北及粉嶺北新巿鎮,預計首期在2022年落成,可容納17萬人。
而坪輋及打鼓嶺發展區則暫時抽起。政府亦改變初衷,採取公私營合作模式,容許大地主換地,在區內興建私樓。
備受爭議的新界東北發展區,最終方案經過大幅修訂。
原本計劃發展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三區的計劃,縮減為先發展古洞北及粉嶺北。
兩個發展區可發展土地333公頃,提高發展密度後,可以興建6萬700個單位,容納超過17萬人,較原本規劃三個區的總和更多。
區內的公營房屋,由原本佔總住宅數目4成3,增加到6成,餘下的會興建私樓。
政府預計動用一千二百億,其中三百億用作收地賠償,其餘則是興建公屋及基建。
政府原本打算動用四百億作全面收地發展,現時計劃有變,容許業主補地價原址換地,條件是他們持有的土地要超過4000平方米,足夠興建兩幢樓,而非「牙籤樓」。業主亦要在指定時間內與政府達成補價協議,否則政府會如常收地。
經政府計算,按現有規劃,只有48公頃的私人地容許原址換地,否認令地產商得益。
政府強調,整個新巿鎮計劃是為港人而設,抽起坪輋/打鼓嶺發展區,不是因為怕被批評割地賣港。至於賠償方面,古洞北及粉嶺北內的登記寮屋戶,或是在當地居住滿十年,每戶可獲發六十萬元的特惠津貼。
政府已預留六至七千個公屋單位,讓受影響的一千戶居民原區安置。
希望復耕的農民,可以到古洞南買地或向政府租地,繼續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