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早前公布一個餐飲食品抽查結果,發現超過四成四的米或米製品樣本,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但是一直不肯公布樣本的品牌,引起民眾不滿。
官方新華網亦發表文章,猛烈批評地方部門的做法。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的網站,日前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飲食品抽驗結果,發現18個批次的米或米製品中,有8個不合格,比率超過四成四,全部都是鎘含量超標。
局方起初表示,暫不便公布具體名單,引起外界不滿。隨後才公佈鎘含量超標的米或米製品,是來自這兩間食店和學校食堂。至於涉及什麼品牌,到現在仍未公開,只是強調已經禁止使用有問題的食品。
當局解釋因為抽樣量少、範圍窄,化驗結果不代表廣州市整體情況,但民眾質疑其他食店可能會繼續使用有問題的米或者米製品。
官方新華網星期六發表署名評論文章,指出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重典治亂應體現在各個環節,認為抽檢只是手段,公布也只是手段,甚至讓犯罪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價也是手段,讓消費者吃上放心食品才是目的。
文章又表示,既然檢測出了鎘超標大米,又有什麼理由不公布品牌。難道存在利益輸送,實施暗地保護?抑或因其影響面廣,擔心公布引發市場恐慌?
文章又批評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指在重典治亂的要求面前,沒有什麼不便;在食品安全的期待面前,也不可以不便。連名單都不公布,談什麼重典治亂。
專家表示,長期進食鎘含量過多的食物,有機會導致鎘中毒,引起骨質疏鬆症、甚至增加致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