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Botox針奪命案|控方專家證人指被告同時處方的多種藥物增抑制病人呼吸風險

Botox針奪命案|控方專家證人指被告同時處方的多種藥物增抑制病人呼吸風險

抱歉,我們並不支援你正使用的瀏覽器。
為達至最佳瀏覽效果,請更新至最新的瀏覽器版本。
如有問題,歡迎電郵至 pccwmediaiapps@pccw.com 查詢。
廣告
 
Botox針奪命案|控方專家證人指被告同時處方的多種藥物增抑制病人呼吸風險

【Now新聞台】一名女銀行家在2018年接受肉毒桿菌注射後死亡,主診醫生李宏邦涉嫌誤殺。控方專家證人指,被告同時處方的多種藥物會增加抑制病人呼吸的風險。案件押後到本月10日結案陳詞。

李宏邦到高等法院應訊。港大麻醉學系臨床副教授陳友偉以控方專家證人身分作供,他指治療失眠的藥物思諾思和手術用麻醉藥丙泊酚都會減低病人的意識。其中過量處方丙泊酚可能令病人昏迷或缺氧。

他又認為,稱職的醫生若知悉病人曾服用思諾思,不會開展鎮靜治療。專家解釋這是因不知道安眠藥的藥效何時開始,若再進行鎮靜,可能令到病人會變得近乎無意識。

控方又引述報告指,若病人在鎮靜治療前沒有禁食會增加呼吸困難的風險,沒有證據顯示被告有紀錄死者的禁食情況,驗屍時亦發現死者胃部有五百克未消化完的食物。陳友偉認為,鎮靜前檢查禁食狀態是基本步驟。

控方指控被告沒有用血氧儀監察死者的血氧飽和度,起初亦沒有向醫院醫生披露向死者注射過甚麼藥物。陳友偉指若處方丙泊酚,必須使用血氧儀監察病人,又同意稱職的醫生見病人呼吸困難時會向她輸送氧氣,並應在將病人移交醫護人員時盡早披露曾處方甚麼藥物。陳友偉又指,死者的血液測試顯示她對肉毒桿菌沒有過敏,認為這不是死者死亡原因。

辯方引述陳友偉的報告指,病人極度焦慮時同時處方多種鎮靜和麻醉藥做法屬合適,指出這種做法有引致病人不良反應的風險,但不一定出現反應。陳友偉同意。但指風險是視乎藥物劑量,若劑量大,風險會大,但劑量少,風險則可避免。

辯方又指,死者的血液報告顯示被驗出的四種鎮靜和止痛藥中有三種濃度低於治療水平。陳友偉指血液是治療後四小時抽取,藥物在血液的濃度會隨身體代謝下降。辯方又指死者血液報告中沒有驗出思諾思。陳友偉解釋,抽血時思諾思可能已完成代謝。

 

  1. 更多